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首页  |  信息之窗  |  新生指南  |  课程作业  |  读书义工活动课  |  论文提交  |  校外入口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上展览
网 上 展 览 厅

光复后到抗战前(1911——1937)的广州

    1911年辛亥“三二九”起义后,广州统治当局惶惶不可终日,内部勾心斗角。革命党人抓紧时机组织民军,策划再举义旗。武昌起义后,广州的新军也准备反正。11月9日,各团体代表在谘议局开会,宣布共和独立。17日,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

    辛亥革命后,广州近代工商业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其中火柴制造、纺织针织、橡胶、机器制造、榨油、碾米、水泥、自来水、电力等近代工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广州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1919年5月4日,因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列强竟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无条件交予日本,北京政府准备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北京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消息传来,广州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并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拓宽马路,建设市区日益重要。辛亥革命后,广东都督胡汉民设立工务司,计划拆除城垣,改筑新式街道,但因政局不稳,战乱频仍,计划未能实现。至1918年10月22日,广州设立市政公所,为建市做准备。1920年9月,陈炯明返粤,首倡地方自治,认为广州为全省行政中枢,原设立的“市政公所管辖范围太狭,除拆卸城垣、辟宽街道外,一切未遑计及,未足以言市政”。遂设立广州市政厅,管理广州市政。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标志着广州市正式建市。孙科任广州市首任市长。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65人,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27年4月初,广东实权派李济棠、黄绍等应蒋介石之邀,到上海参加政变会议,密商“清党”决策。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当天,李济棠等回到广州。14日下午,李济棠召集驻穗军、警高级军官举行军事会议,委任钱大钧为戒严司令,从15日凌晨2时起广州全市戒严。政变军警分3路进攻粤汉铁路总工会、广三铁路总工会和广九铁路工会等革命工人团体,搜捕共产党人和工农领袖。政变军警解除了黄埔军校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的武装,包围、搜查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铁路工会、海员工会、农民协会、中山大学等200多个机关、团体和学校,史称“四一五”政变。

    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广东省委于1927年12月11日在广州发动了武装起义,反击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起义后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最后失败。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有“南天王”之称的广东军阀陈济棠,以广州为大本营,在广东建立了半独立的军事政权,与南京的中央政权分庭抗礼。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三省。9月22日,广州召开反日大会,组织抗日救国会;24日,广州中等以上学校3万余人举行示威大游行,并向政府请愿要求对日宣战。

“百年广州”PART Ⅱ--光复后到抗战前(1911——1937年)的广州
2009/6/8

解放前(1937年——1949年)的广州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烽火,坚决抗战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广州地区掀起了蓬勃的抗日救亡浪潮。

    从1938年10月沦陷,到1945年9月国民党从侵略者手中接防,广州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生活了整整7年。7年的蹂躏,使广州经济一片萧条,日本投降给广州带来了“喜悦和希望”。但是,广州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很快就由于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一步深似一步地陷入忧愁悲伤的困境。政局腐败和由此而来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业萎缩、市场萧条等病症恶性循环,社会经济不断地走向崩溃。其时,广州盛传反映人民对国民党极度失望和愤怒心情的民谣:“睇(看)错老蒋(指蒋介石),迎错老张(指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搭错牌楼,烧错炮仗。”

    1949年8月下旬,南下解放军到达江西。9月中旬,叶剑英在江西赣州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会议,部署解放广州的战役。决定由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及华南人民武装共22万人,分西、中东三路进军广州。

    10月1日,解放军发起解放广州的战役,向粤北守敌实施进攻。6-7日,解放翁源、韶关、曲江、仁化等城,突破敌人“湘粤防线”。随即沿粤汉铁路向广州进军。12日,国民党的中央党、政、军机关自广州乘飞机逃往重庆。13日,解放军东、中路军已分别占领清远、花县、从化、增城,西路军逼近博罗,从东、北两面构成对广州的包围。

“百年广州”PART Ⅲ--解放前(1937年——1949年)的广州
2009/6/8

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的广州

    1949年11月11日,广州市各界群众20万人隆重举行庆祝广州解放及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

    1949年11月27日,广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广州市政府召开,12月1日闭幕,各党派、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代表365人参加会议。

    1950年,广州市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很快将反动势力基本肃清。

    1950年12月7日,广州市政府发布《实行郊区土地改革的布告》,决定今冬明春在郊区进行土地改革。1951年3月27日-28日,广州市郊区农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宣布市郊土地改革全部胜利完成。1951年7月25日,中共广州市委发出《放手发动群众,贯彻工厂企业民主改革的指示》,在全市开展城市民主改革运动。

    1953年至1956年,广州市开展了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10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召开干部会议,部署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1月9日起,各地人民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粮食不限量的供给制度。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度蔓延到城区。1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仍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59年,确立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生产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

    1958年,在中共中央“全民皆兵”的号召下,广州掀起大办民兵的热潮,是年民兵发展到40个师,共76.8万人,其中基干民兵31.2万人,普通民兵45.6万人。

    1966年6月广东及广州“文化大革命”拉开序幕。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编者引述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家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运动。这一年,广州市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生及街道青年有10万人到农村安家落户。1969年4月,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印发工作会议纪要,决定年再动员10万知识青年和闲散劳动力上山下乡。

    1969年8月29日,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立即深入开展群众性革命大批判运动的通知,批判“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生产第一,专家治厂”、“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等。9月2日,市革委会召开会议,号召“彻底批判无政府主义”。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广州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文革初期,职工队伍分裂为对立的两大派,许多企业停工停产,全市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广州的工业生产和建设有了明显的好转。由于广大职工积极生产,减少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

“百年广州”PART Ⅳ--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的广州
2009/6/8

改革开放(1978年)后的广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广州的发展,经常到广州视察和指导工作。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文件,让广东在全国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随后,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先后建立,开始引进外资兴办工厂,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开拓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三个特区的社会发展取得了成功的范例。

    1984年,广州、湛江两市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1987年,又建立了包括28个市、县的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区,同时将粤东、粤西一些市、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以经济特区为窗口,珠江三角洲为龙头,带动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的发展。至1989年底,全省的“三资”企业有7000多家,全省出口额达19.39亿美元,“三资”企业产品外销率在70%以上。

    进入90年代,广东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及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广东在建立市场体系、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开放和提高开放水平等方面,大胆突破,全面推进。

    90年代的广东全省各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边缘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南海、顺德、中山和东莞被誉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四小虎”,作为“广货”象征的名牌产品不断涌现,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器、洗衣机、电话机、电饭锅等已成为“广货”的主力军,蜚声海内外。1999年全省工业卫星镇已有1000多个。在珠江三角洲,平均每65平方米就有一座现代化城镇,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现象已成为广东独具特色的城市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东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明程度有较明显的提高,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等均获得长足进步。广东成为全国最早完成“两基”任务省份之一;高等、中专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专业、布局、类型结构上,初步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结构;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992年~1997年,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339项,国家级科技奖107项。

    1997年7月和1999年12月,毗邻广东的香港与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广东与同操乡音的港澳同胞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00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广东考察工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百年广州”PART Ⅴ--改革开放(1978年)后的广州
2009/6/8

“奥运画展”活动主题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全球性的体育和文化盛会。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奥运会始于公元前776年。当时,古希腊各邦国之间为消除战争,达成了著名的"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每4年一次。古代奥运会共举办了293届,直到公元394年才结束,历时1168年。

现代奥运是一个全球性的运动会,现已举行了28届。2008年——没有国家界限、没有种族区别、没有性别限制的全球体育盛会——奥运会将在北京点燃起圣火。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盛事,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和建设成果的一次机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有必要对奥运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积极参加其中,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奥运、共享奥运。因此为了让大家加深对奥运会的了解,举办了这次画展!希望大家在这次画展中能更深入了解奥运的历史及相关知识,体会到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奥妙的画展之旅吧!

奥运画展
2008/9/30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共个展览  页次: 3/6页 转到:
Copyright © 2008-2019 http://lib.lnc.edu.cn Powered By 岭南图书馆信息部
Tel:0763-3918323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大学东路6号   E-mail:lnlibrary@163.com  QQ:1256909426  
建议最佳分辨率1024×768